位置:首页 >热搜内容

致同国际商业报告:中国企业领导者对经济发展普遍持乐观态度

近日,致同国际发布最新的《国际商业报告》(IBR)。该报告自1992年起发布,是致同国际针对全球中端市场最大规模且历时最久的调查,覆盖28个国家或地区约10,000家企业,涉及各行业领导人及高管。调查通过在线和电话访谈实地调查,并联合牛津经济研究院形成全球商业脉动指数,全景式展现中端市场健康状况与未来趋势。

  

image.png

  调查显示,有更多中端市场企业领导者预计未来12个月内企业盈利能力将实现增长,这一比例上升至62%,而53%的受访者预计将提高产品/服务的销售价格,两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看涨的前景推动企业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的比例上升了1个百分点,达到66%;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企业领导者预计未来12个月内盈利能力增长的比例达70%,创造中国地区近五年来的最高记录,而对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的中国企业领导者比例为79%,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企业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国际市场扩张前景更为乐观

  2024年为“超级选举年”,放眼全球,近半人口将被选举裹挟。同时,叠加超预期的通胀率和高利率,都对企业业绩增长的预测形成挑战。

  在全球GDP增长预期仍低于历史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中端市场企业的领导者们对其企业的发展前景持有积极态度,主要归因于他们自身能够主动把控的因素,例如增加信息技术投资和研发投资。调查数据显示,打算采取这两项策略的受访者数量均达到了历史新高,比例分别为66%(上升5个百分点)和55%(上升3个百分点)。此外,随着销售价格的预期上涨和利润率的提升,长期以来的通胀压力有望得到缓解。这些因素加上企业领导者普遍高涨的乐观情绪,使得中端市场企业的投资信心得到了显著增强。

  

  根据报告,中国的中端市场企业领导者对于未来12个月内盈利能力增长的乐观预期比例达到了70%,相较于2023年第四季度增长了8个百分点。这一比例不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也是中国地区五年来的最高记录。同时,中国持有对企业未来发展乐观态度的受访者比例高达79%,超出全球平均水平的66%。

  致同中国主席、首席合伙人李惠琦指出:“从致同发布的《国际商业报告》来看,中国企业领导者普遍展现出乐观态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信心的回暖以及中国政府施政措施的有效性。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一环,中国资本市场当前发展的关键便是提振投资者信心,近期发布的新‘国九条’政策,为市场带来了长期利好信号,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举措将进一步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心,推动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资本市场环境。”

  报告强调,人工智能及其对企业的潜在影响依然是讨论的焦点,众多企业领导者选择在这一具有潜在变革性的领域进行投资。然而,报告也显示,尽管人工智能投资增加,但引发大规模裁员的可能性却相对较小。事实上,第一季度预期增加人力投资的受访者人数达到新高,较之前上升了2个百分点,至58%。这显示出技术投资与人才投资并不相悖,而是需要相辅相成。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增长,可以将两者进行有效结合。

  此外,尽管地缘政治局势令人担忧,但企业在展望自身国际市场的发展前景时却展现出更为乐观的态度。根据调查,预计未来12个月内非本土市场收入将实现增长的受访者比例刷新了历史记录,较之前增长了3个百分点,达到45%。同时,预计出口将有所增长的受访者比例也上升了4个百分点,至47%;预计外销国家数量将增加的受访者比例也增加了2个百分点,达到了42%。

  

  企业视经济不确定性为主要制约因素,最不担心资金短缺问题

  然而,地缘政治局势的黯淡及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仍然不容忽视。经济不确定性继续被企业领导者视为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下降1个百分点,降至56%)。与此同时,对技术工人供应短缺的担忧也呈现出上升趋势,增加了3个百分点,达到53%。此外,劳动力成本的担忧也上升了2个百分点,达到53%,这凸显了持续性或粘性通胀所带来的挑战。

  能源成本带来的压力似乎有所缓解,将其视为制约因素的企业比例下降了1个百分点,降至51%。此外,企业在技术领域的投资并非仅仅着眼于提升生产力。事实上,面对日益频繁且复杂的网络攻击,有高达50%的企业领导者将网络安全视为一种制约因素。因此,企业在网络安全方面的投入,可以被视为一种必要的防御性投资。

  令人惊讶的是,在众多制约因素中,资金短缺并未成为企业领导者当前最担心的问题,其比例依然保持在40%。据《哈佛商业评论》的研究揭示,这可能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上保留超额现金,以此作为应对潜在不利事件的保险措施。

  

  致同国际CEO Peter Bodin认为,“此次致同发布的报告结果,充分显示出全球经济以及全球中端市场的持续韧性。与此同时,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强,首席执行官们正逐渐将注意力转向创新投资,无论是通过研发还是技术革新,他们都渴望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中抢占市场份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领导者无疑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需要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如果人工智能真的能够实现一些人所预言的转型,那么过去行之有效的策略可能将不再适用。”

  Peter Bodin进一步指出,根据致同发布的数据,随着全球替代性融资过剩以及现金储备达到历史新高,企业对资金短缺的担忧也在逐渐减弱。过去那种依赖保持大量现金储备以应对不可预见市场的策略,如今可能正面临考验。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即将到来的“全球大选年”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但那些优先考虑战略投资和运营韧性来优化其运营的企业领导者,将更有可能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