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X8083次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标志着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图源:东方IC)
欧盟中国商会日前发布《中国企业在欧盟发展报告》,指出“不确定性”成为当前在欧中企运营的关键词。12月1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例行记者会上对此回应称,新一届欧盟委员会愈发强调“经济安全”,计划进一步强化经贸工具箱,违背了自由贸易原则、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自去年10月以来,欧盟对中国企业和中国投资者出台超过40项限制措施,显示出一种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的倾向。这种趋势不仅损害了中国在欧企业合法权益,更对中欧经贸的长期互信造成了不良影响。
欧盟不应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欧盟中国商会日前发布报告显示,在欧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整体评分连续四年下降。中国在欧企业合法权益遭到损害,对中欧经贸的长期互信造成了不良影响。欧方应该搞清楚,中国企业对于欧洲来说并非“风险”,而是无数就业机会和共赢机遇。例如比亚迪、宁德时代在匈牙利投资建设的汽车和电池工厂项目、药明生物和沃比医疗同德国进行的医疗合作、远景动力在法国杜埃投资的动力电池项目,都彰显了中国和欧洲经贸合作的宽广天地。在处理中欧贸易时,欧方更应秉持理性客观态度,遵循市场规律和国际规则,避免采取歧视性措施。历史已经多次证明,随意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会导致投资环境恶化,市场准入壁垒提高,最终只会导致欧盟商业声誉和欧洲产品竞争力的双重降低。法国雅克·德洛尔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认为借助中国实现自身发展壮大是欧盟必然选择,呼吁欧方在“去风险”问题上牢守理性底线,奉行更加理性务实的对华政策,加强能源、绿色、科技等各领域互利务实合作。
欧盟不应违背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欧方应认识到,中国对于欧洲企业来说并非竞争对手,而是合作伙伴。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欧双方早已构建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尤其在关键原材料、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汽车制造等产业领域,中国和欧盟产业高度互补,与竞争相比更多的是合作,中欧之间的合作早已渗入行业的方方面面。须知,自由贸易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例如,2013年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制裁后,欧盟光伏企业也难止衰落颓势。可见,中欧之间的商业竞争影响着欧盟商品在全球的竞争力,失去竞争力的企业无异于“温室中的花朵”,在全球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只会逐渐丧失生命力。欧盟的德国《明镜》周刊日前发表社论称,欧盟委员会本该是贸易自由化的推手,却可能为比亚迪等制造商筑起高墙。欧盟不应无谓地陷入对华贸易战,而应该认识到来自中国的技术和竞争伙伴其实是欧盟企业宝贵的历史机遇。文章中还指出,在如今比起中国向欧洲学习,欧洲更应该向中国企业学习。
中欧应携手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稳定性。在当前国际政治秩序不稳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欧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不仅是双方的共同需要,更是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迫切要求。对于中欧双方而言,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对于双方都具有天然的重要性。通过增强中欧关系的稳定性,欧洲不仅可以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挑战,还可以通过增强欧洲企业的市场广度和竞争韧性。当前,中欧双方贸易额达7830亿美元,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12月5日,来自中国重庆的X8083次中欧班列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0万列,累计发送货物超1100万标箱,货值超4200亿美元,这些都是中欧合作为全球经济合作提供“确定性”的有力证明。
相互尊重、独立自主,加强国际协调合作应是中欧交往互利的基调。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强的背景下,中欧合作不仅对双方至关重要,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中欧双方应携手增强合作稳定性确定性,共同推动多边贸易体系发展,实现公平竞争和开放共赢,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海外网评论员)
下一篇:没有了